粉末存储是一种非易失性存储方法,在硅基底上制造非晶硅微粒并利用其高速度的两种形态,称为“熔体”和“非熔体”来表示二进制信息,从而存储信息。
当通电时,非晶硅转为“熔体”并形成导电通路,二进制信息被写入;当断电时,非晶硅冷却并形成“非熔体”,二进制信息保持不变。因此,粉末存储具有高速度、非易失性、耐高温等优点,在计算机存储器、安全芯片、车载娱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粉末存储是一种将信息以微米级的粉末形式存储的技术。它的原理是通过在粉末表面用激光或电子束进行“烧写”,在其中形成微小的孔洞和非线性介质,从而存储信息。这些孔洞和介质在被读取时会反射或透射出不同的信号,从而实现信息的读取。粉末存储具有高密度、高速度、耐久性好等特点,不受磁场干扰,因此在一些特殊应用场合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粉末存储最早是由IBM公司的物理学家Stuart Parkin在1989年发明的。他通过在薄膜上加热,然后迅速将其冷却,使得膜中形成的极小纳米颗粒保持了其磁性质,成为了一种新型的存储媒介。与传统硬盘相比,粉末存储技术更加快速、可靠、节能和高密度。这一技术的发明为计算机存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目前已在计算机、智能手机、移动设备等各种领域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