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地选择
选择地下卤水丰富、淡水资源好,且背风向阳的地方建造大棚。
二、大棚构造
大棚为砖墙,塑料薄膜棚顶,构造和蔬菜大棚相似。大棚实用面积600平方米,共设计20个越冬池,每池面积30平方米,水深50cm,池底铺沙厚度lOcm-12cm。采用喷泉式换水,排水口用低于池壁5cm的1个PVC管插入,便于溢水。每池设有25mm的PVC管盘绕,并在PVC管上每隔20cm打一小孔,当进水时,水由小孔喷出如喷泉,这样即能换水又能起到增氧的作用。
三、铺沙
水泥池先要清刷干净,并用10ppm高锰酸钾消毒30分钟后进行铺沙。铺沙厚度10cm---12cm,选用细沙并过筛,筛出沙里较大的硕块,并对沙进行清洗、消毒。具体方法:将沙用清水冲洗,洗去泥土等杂质后,用lOppm的高锰酸钾消毒10分钟,再冲洗干净,然后将消毒过的沙子铺人池中,铺沙时在排水口处留有lm宽的投饵区。
四、亲蟹挑选入室
挑选标准:品种纯正,附肢齐全,无内、外伤,活力旺盛,肥满度好,腹部坚实、收紧,个体重量在200g以上。亲蟹消毒:将挑选好的梭子蟹用300ppm的甲醛消毒20分钟后,冲洗干净放人越冬池。 五、用水处理
为了避免因海水污染而引发疾病,从而降低越冬成活率,采用地下卤水加淡水调配作为梭子蟹越冬用水。
工艺流程:地下卤水提取→曝晒→加淡水调节盐度→离子成分化验→确定越冬用水配方→离子含量调节→搅拌→静置→待用。
六、越冬密度
为提高成活率,放养密度以6只/平方米-8只/平方米为宜。
七、日常管理
挑选的梭子蟹入室后,进入日常管理工作,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投喂:日投饵1次,傍晚投饵。从人室到水温降至8℃以前,主要投喂沙蚕、小杂鱼等饵料,投饵量按体重的3%-1%逐渐递减,并及时检查残饵情况,调整投饵量;翌年开春,当水温升至12℃以上,梭子蟹开始活动觅食,但这时摄食量较小,可少量投饵;随着水温的升高,梭子蟹食量逐渐增大,投饵量也随之增大,注意观察残饵,及时调整投饵量。
2.换水:在投饵期每2天~3天换水1次。在水温低于80℃的冬季,5天—7天换水1次,换水时清理残饵,并捡出死亡的梭子蟹。
3.温度调节:每天早、午、晚测量水温各1次,并做好记录。冬季控温在3℃-5℃,由于是大棚式越冬,保温性能较好,天气好时室内气温高,可达l 2℃以上,这时可打开通风窗通风降温,阴雨(雪)天或寒流来临时,除棚顶遮盖草帘外,必要时在棚内升小火炉提高气温,从而保证水温不至于下降过快。从2月初开始慢慢升温,每天升温0.2℃-O.5℃,至3月初升至12℃-15℃,这时积温已达2000℃以上,并有部分个体抱卵。
4.挑选抱卵蟹:亲蟹抱卵后,每天挑出抱卵蟹分池培养,待抱卵蟹培育3天-5天后,可直接移人育苗室进行抱卵蟹的培育。
5.消毒:越冬期间,尽管采用地下卤水越冬,但细菌等微生物及某些原生动物仍会对亲蟹产生影响,因此,在越冬期间需要对亲蟹进行消毒。一般水温在10℃以上每周消毒1次,水温在10℃以下每15天-20天消毒1次。消毒方法:用100ppm甲醛消毒30分钟或5ppm高锰酸钾消毒10分钟。
一般甲宽135-160毫米,体重200-250克,个体大的雌蟹,甲宽175毫米、体重450克,最大甲宽达183毫米。
远海梭子蟹头胸甲呈横卵圆形,胃区具2条横行颗粒线,鳃区各具1条。额缘有4枚刺,外侧的2枚较大。螯足长节的前缘有3齿。雄性深蓝色,雌性深紫色。头胸甲和螯足的背面具有白斑、云纹和浅蓝色。第1对步足最长,末对步足呈桨状,适于游泳,且前节与指节扁平,指节为长圆形。腹部由7节组成,雌性幼蟹腹部为等腰三角形,腹部长度与宽度(第5、6腹节间缝的长度)之比约为1.74:1,交配后的雌蟹腹部变为椭圆形,长宽之比约为1.23:1,随后腹部宽度渐圆大。雌性腹部第2-5腹节各具一对双肢型腹肢。雄性腹部窄三角形,第3-5腹节愈合,仅有不明显的节缝,尾节三角形,腹部长度与宽度之比约为2.95:1,所见雄性最大个体甲宽186毫米,体重420克。所见雌性最大个体甲宽187毫米,体重440克。
梭子蟹有很多好听的菜名,如:
熟醉梭子蟹
咖喱梭子蟹
家烧梭子蟹
黑胡椒梭子蟹
倒笃蒸梭子蟹
葱油芋艿梭子蟹
本帮面拖梭子蟹
葱油梭子蟹
倒立梭子蟹
美极梭子蟹
沙窝焗梭子蟹
石窝黄油野菌焗梭子蟹
梭子蟹年糕烧花胶筒
梭子蟹煮丝瓜
十八斩
酱爆梭子蟹
梭子蟹番茄豆腐煲
蟹粥
面拖梭子蟹等。
这些菜名都非常有特色,能够体现出梭子蟹的鲜美和烹饪方式的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