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伟长、吴健雄、曹禺等。
顾毓琇,字一樵(1902-2002),江苏无锡人。集科学家、教育家、诗人、戏剧家、音乐家和佛学家于一身,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文理大师。
1923年自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毕业后赴美留学,1928年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是该校第一位获得科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
他是清华大学工学院以及国立音乐院(中央音乐学院前身)、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上海戏剧学院前身)的创始人。曾任国立中央大学校长、国立政治大学校长、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终身教授和荣誉退休教授。
有以下成就:1,四次方程通解答,2,顾氏变数获得电子电机领域蓝姆金质奖,3,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航天研究所。
1923年,顾毓琇赴麻省理工学院专攻电机工程,并在哈佛大学选课。他的老师包括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布里奇曼、“计算机之父”范内瓦·布什等。四年半时间里,顾毓琇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电机系第一位获得科学博士学位的中国学者。在赶做博士论文时,他每天晚饭后入研究室,夜半三时方回寓所。数年后,他的专注与努力有了收获,海外学者称赞,顾毓琇是当之无愧的现代电机分析奠基人之一。
1926年2月,24岁的顾毓琇发表四次方程通解法,引起业界广泛关注。人们对这位年轻中国学者表现出的天分表示惊叹。
数年后,顾毓琇的“顾氏变数”获得被称为电机与电子领域“诺贝尔奖”之誉的“蓝姆”金质奖章。5年留学期满,顾毓琇立刻返回灾难深重的祖国,先后任浙江大学电机工程系主任、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并创办了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他认为:“我们要抵制外侮,我们要枪炮、要弹药、要飞机,要运输的便利,要粮食的供给,这些都是有赖于工程师的能力。”为了替国家培养更多的工程师,顾毓琇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航空研究所。
1、顾毓琇拼音:[gù yù xiù]。
2、顾毓琇(1902年12月—2002年09月09日),字一樵,江苏无锡人。科学家、教育家、诗人、戏剧家、音乐家和佛学家。
3、民国四年(1915年)进入清华学堂,民国十二年(1923年)赴麻省理工学院专攻电机工程,民国十七年(1928年)获得博士学位;在求学期间,先后发明了“四次方程通解法”和“顾氏变数”。回国历任浙江大学、中央大学、清华大学等校教授、电机系主任、工学院院长。抗日战争时任国民政府教育部政务次长、中央大学校长。抗战胜利后,任上海市教育局局长、国立政治大学校长。1950年到麻省理工学院任教,以后到宾夕法尼亚大学担任终身教授。20世纪70年代起,回国担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十多所学校的名誉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