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缴费基数的好坏,实际上取决于个人的经济状况、工资水平以及未来的养老规划。
首先,社保缴费基数越高,未来能领取的退休金或报销的比例也会相应增加。这是因为更高的缴费基数意味着个人在社保体系中投入了更多的资金,从而在未来享受更多的权益。同时,对于月工资较高的个体,选择较高的社保缴费基数可能更为合适,因为除了未来的权益更多之外,社保费用多交一些,个税还能少交一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划算的。
然而,另一方面,如果个体的月工资较低,那么选择较低的社保缴费基数可能更为合适。这是因为,在保证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少交一些社保费用可以减轻经济压力。此外,如果个人有使用公积金贷款购房的计划,那么较高的社保缴费基数可能会有助于增加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但这也需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权衡。
总的来说,社保缴费基数的选择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而是需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决策。在选择时,应充分考虑自己的经济状况、工资水平、未来的养老规划以及可能的公积金贷款需求等因素,以做出最符合自己利益的决策。同时,也应注意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确保自己的社保缴费行为合法合规。
1、社会保险的缴费基数包含奖金、提成。工资总额包括奖金和提成。
2、《关于规范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生产(业务)奖包括超产奖、质量奖、安全(无事故)奖、考核各项经济指标的综合奖、提前竣工奖、外轮速遣奖、年终奖(劳动分红)等;”作为工资统计,在计算缴费基数时作为依据。
社保缴费基数按个人工资水平来确定,不得低于最低缴费标准。社保基数计算公式是:缴交费用=缴费基数×缴费比例。每年统计部门在公布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后,在社保缴纳基数的基础上,会设置60%和300%的上下限。
举个例子来说:上海公布的社保缴费基数上下限是23496元和4699元。那么,月收入超过为23496元,缴费基数按23496元计算;低于4699元的,缴费基数按4699元计算;而对于月收入在4699元至23496元之间的,以本人实际工资收入确定缴费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