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下空间受限:北京市区的地下空间较为有限,加之地下管线、地下商场等设施数量众多,这些都给地铁线路的建设带来了诸多困难。
2、土壤条件复杂:北京市区的土壤属于典型的黄土地貌,往往会受到地下水位、岩层等地质条件的制约,这些都会增加地铁隧道建设的难度和成本。
3、环保标准提高:为了保护城市环境和居民健康,对地铁建设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来进行环评、论证和许可等程序。
4、资金投入不足:相较于其他城市,北京地铁的建设成本较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如果资金投入不足,将直接影响地铁线路的建设速度和规模。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一名评测专家发现,地铁故障多集中在供电、线路、通信信号设备等几个方面。故障统计中,信号系统故障发生较频繁。地铁10号线的信号系统由西门子公司提供,5号线、八通线、13号线由西屋电气提供,2号线、房山线、1号线由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提供。不同的信号设备,标准与维修等都不尽相同,出现了故障后较难处理。
中铁通信信号勘测有限公司一名工程师表示,目前地铁5号线的信号系统并非移动闭塞列车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为一种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利用通信技术实现列车与控制中心通信,实时传递列车定位的信息。可以追踪间隔比较小的列车信息,从而保障运力。地铁5号线的现有信号系统应对客流较大,发车密度增加的早晚高峰而言有些困难,发车频次增加后,信号追踪稳定性变差,一旦无法收到列车的定位信息,则会出现缓行甚至停驶,造成大面积的延误。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一名评测专家发现,因为发车间隔缩短以及运营需要,一些地铁的信号系统需要不断升级,而在升级和调试的过程中会不稳定,也会在不同程度影响正常运营。操控平台也会存在因为升级导致的兼容维护问题,出现车载信号与地面设备故障,也会影响通信质量。
“地铁的建设与开通也并非同一时间,而这些地铁数据接口的串联和衔接,容易造成不稳定,也会引发信号系统故障。”该专家认为,而当自动的信号系统出现故障,地铁运行降级,便需要改为人工调度,运营的风险就无形增加。
该专家表示,虽然一些地铁的系统升级为移动闭塞列车自动控制系统,但是因为客流量大,发车间隔小,一旦某列车出现短暂故障,由于系统的安全设计,后续列车都将进行保护性动作,缓行等就不可避免。
中铁通信信号勘测有限公司一名工程师表示,地铁可以将评测工作置前,在规划、设计等阶段引入质量评测和安全风险分析,有效地发现地铁系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