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大全> 列表
事业单位编制内职工签劳动合同和企业单位签订合同有何不同
时间:2025-05-13 00:53:12
答案

事业单位编制内职工签劳动合同和企业单位签订合同的主要不同在于:事业单位的编制内职工是按照政府规定招聘的,拥有稳定的岗位和待遇,工作内容和职责也由政府规定,因此签订的劳动合同一般比较固定且具有较高的保障性。

而企业单位的合同则更加灵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进行调整,工作内容和职责更加多样化,合同中的条款也更加多样化,需要双方协商确定。

事业单位综合知识必背考点
答案

综合知识必背考点:

考点一: 首个国家宪法日: 2014年 12月4日

考点二: 宪法最主要特征 ——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一)在内容上 (二)在法律效力上 (三)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我国宪法修改时:

第一,修改宪法的提案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或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

第二,修改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宪法修正案的通过:全国人大全体代表的2/3以上多数通过。

考点三:宪法的基本原则(主、人、法、制)

(一)人民主权原则

(二)基本人权原则

(三)法治原则

(四)权力制约原则(中:民主集中制 西:分权)

考点四:新中国以后的宪法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由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是一部具有根本大法性质的临时宪法。

2.1954年宪法(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宪法)

3.1982年宪法(现行宪法,5次修正案。重点是2018宪法修正案) .

考点五:记忆点:“四个第一"宪法

A.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1787 年美国宪法。

B.欧洲大陆第一部成文宪法: 法国1791年宪法。

C.1918年《苏俄宪法》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D.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1954年《宪法》。

考点六:国体 ——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我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

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考点七:政体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政体=政权组织形式=政治体制=根本政

治制度)

(一)政权组织形式的概念

政权组织形式是指掌握国家权力的阶级组织国家机关以实现阶级统治的形式,是形成和表现国家意志方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1.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掌握和行使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与制度;

2.人民代表由人民选举,受人民监督;

3.其他国家机关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

考点八: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一)合法行政原则

(二)合理行政原则

考点九: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亦称行政关系当事人,指行政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

事业单位编制待遇怎么计算
答案

事业单位编制待遇的计算方式取决于具体的情况,包括以下部分:

1.基本工资:基本工资分为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岗位工资体现工作人员所聘岗位的职责和要求,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每个岗位等级对应一个工资标准。薪级工资则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和资历,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设置不同的薪级,每个薪级对应一个工资标准。

2.绩效工资: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实绩和贡献。国家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进行总量调控和政策指导,事业单位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按照规范的程序和要求,自主分配。

3.津贴补贴:津贴补贴包括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和特殊岗位津贴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主要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差异,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生活的工作人员给予适当的补助。特殊岗位津贴补贴则是对在苦、脏、累、险及其它特殊岗位工作的人员实行特殊岗位津贴补贴,国家统一制订特殊岗位津贴的项目、标准和实施范围。

4.其他福利待遇:除了上述几项待遇之外,事业单位还会提供公积金、社保等五险一金以及工会福利、带薪休假等福利待遇。这些福利的具体数额和比例会根据地区和单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待遇计算方式可能会因地区和单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建议直接咨询相关单位或当地人社部门获取详细信息

推荐
© 2025 米拉宠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