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一年有两个端午节,农历的五月初五是第一个端午,又叫小端午,是女儿回娘家送粽子,并和娘家人一块过端午。而农历的五月十五就是第二个端午,又叫大端午,是做母亲的给出嫁的女儿送粽子,一般就是母亲一人去女儿家送粽子,不象小端午那么隆重。
端午节挂的香囊
五月初五来临的前两天,各家各户都是忙的不可开交,在端午前好些天前就要准备好
粽叶和棕叶,粽叶有点象竹叶,南方特有的植物,一般北方用芦苇叶包粽子,南方人用粽叶包的粽子格外的香,那是因为粽叶本身带有一种特有的香味,一旦被煮熟香气倍增。棕叶,顾名思义,就是棕树的叶子,是包粽子所需要“专门绳子”。
端午节家家户户门前的艾叶、菖蒲
接下来的程序自然就是准备好糯米,将其洗的干干净净,再在糯米里放进苏打和糖精(一般不加白糖,因为白糖粽子粘的没法吃),湖南人包粽子没有那么多花样,顶多再加点绿豆、花生、芝麻或者红枣等,几乎是不放肉的,这样包出来的粽子清淡又美味。其实有时候简单就是美,作料太多反而失去了原汁原味。等粽子包好后,各家各户会在端午前一天下午就开始煮粽子,这一煮可不简单,通常是12小时,还要保证火候充足,这样出来的粽子才色象味俱全。
五月初五来临的时候,午时或晚上,用艾叶、山胡椒等烧水洗澡,谓之浴百草汤,可免暑天生痱子。屋内外洒上一些雄黄,并以纸条作十字架,书咒语云:“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我今把草书,虫蚁归地府。”贴堂壁,避蛇蚁进屋。大多数地方外孙给外公外婆送礼节,女婿给岳父岳母送礼节,新婚尤厚。各家各户热闹非凡,其场面不亚于春节,每家每户也是大团圆,其乐融融。一家人的关系自然是密切了,就象那粘呼呼的粽子,粘连在一起,团结在一起,象征着巨大的亲情力量,感动着、保护着家庭里的每一个成员。
在以前湖南一些地区,每逢端午节来临,虽然要包很多粽子,但是这些粽子全不能吃,要把们投到河里给
鱼吃。相传这是为了屈原,因为人们害怕水里的鱼耳们没有饵就吃屈原的'身体,所以每年投上大量的粽子到河里,鱼儿们就会放过屈原。
湖南的端午节是非常特别的,好吃的美食,好玩的民俗,好看的景点都成了湖南端午节吸引各地人们的理由。
端午节好吃的美食
朱砂盐蛋
益阳的朱砂盐蛋,所以蛋黄红,泛朱砂,质量味道与众不同,是因为洞庭湖区,水面宽,沟港多,湖鸭吃的活食多,长肉快,生蛋大。所以,蛋黄中动物脂肪含量较高,经过食盐和灰碱的生化作用,蛋黄穿心化油呈红色,而且显露颗颗微型朱砂。只有捕食鱼虾螺蚌的鸭子,生的蛋才能加工成朱砂盐蛋。朱砂盐蛋,是一种旅游居家两宜的方便食品。春夏两季吃盐蛋的人最多,尤其是在端午节,吃盐蛋已成为习俗。俗话说:“端午吃盐蛋,脚踩石头烂”,意思是说端午节吃了盐蛋,不但能清热解毒,而且能增强腿力,可以踩烂石头。所以,港澳同胞很崇尚这种风俗,过端午节一定要选吃益阳生产的名牌朱砂盐蛋。
汨罗粽子
湖南汩罗传说是粽子发源地,汩罗粽子历来以品种多、制作精巧而著称于世。国际龙舟节期间共推出传统和新开发的粽子数十种,并采用外形精美的真空塑料包装和罐头包装,无菌卫生,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超级好吃的海鲜糯米饭
为了不煮成稀饭,做糯米饭的水应该比做米饭的水少30%。 将水和糯米配好后不要立刻开电饭煲,要等待足够时间。对于细粒长糯米,等待20分钟后再加电煮饭;对于粗短糯米,等待1小时后再开电饭煲。电饭煲跳闸后,等待10分钟再开锅吃糯米饭。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因为糯米饭比较结实,不长饭,因此加的水比做米饭要少三分之一左右。这个时候如果立刻上电做饭,可能会无法煮熟糯米饭。因为水比较少,在沸腾的情况下水分挥发比较快,很快就会跳闸,导致糯米饭煮不熟。因此,要根据糯米粒的大小让糯米在水中泡足够时间,让水在常温下进入糯米粒内部。等这个过程完成后,再加电煮饭,就可以煮熟糯米饭。由于水比较少,糯米饭是一粒粒亮晶晶的,容易分开,也特别可口。
对于下糯米饭的菜,也比较讲究。总的说来,菜应该爆炒或清蒸,并且油比较重。用这类菜下糯米饭,吃起来特别香。
端午节必饮:雄黄酒
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一般在端午节饮用。
作为一种中药药材,雄黄可以用做解毒剂、杀虫药。于是古代人就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中国神话传说中常出现用雄黄来克制修炼成精的动物的情节,比如变成人形的白蛇精白娘子不慎喝下雄黄酒,失去控制现出原形。所以古人不但把雄黄粉末撒在蚊虫孳生的地方,还饮用雄黄酒来祈望能够避邪,让自己不生病。
中医认为,雄黄性温,味苦辛,有毒,主要用做解毒、杀虫药。外用治疗疥癣恶疮、蛇虫咬伤等,效果较好。内服微量,可治惊痫、疮毒等症。由于雄黄毒性太大,极少用于直接内服,一般内服多入丸、散剂。
大蒜子烧肉
端午那天是最好的解毒时节,大蒜是解毒杀菌的好东西,咱们自然少不了这碗香浓扑鼻的大蒜子烧肉了。俗话说得好,肉里不放蒜,营养少一半,这满是蒜香味的红烧肉,那是相当滴美味哈!
大蒜子烧肉:
材料:带皮五花肉1-2斤、剥好的大蒜子一碗(多少依自己喜好调放)、干辣椒适量
调料:油、盐、酱油、白糖、鸡精
1、先将五花肉冲洗干净,切成比大蒜子大一点点的四方块。
2、坐锅热油,放入肉块炒至肉皮变黄。
3、炒好后可以加水了,淹过肉块多一点点即可。这里记得要加热水,不要加冷水,冷水会使肉块表面冷却,蛋白质凝固,肉烧起来要花更多的时间。煮开后淋酱油,转小火慢慢烧30-40分钟的样子,然后加大蒜子。
4、接下来可以调盐味了,抓一把干辣椒放入锅里,转中小火,可以添加一点白糖,烧
出来的肉色泽会更加漂亮。
5、用筷子戳一下肉块,能够轻松插入就表示肉烧得差不多了,转大火收汁即可。
“决胜千里”这个词源于湖南省境内的岳阳楼。岳阳楼为一座古建筑,位于洞庭湖畔,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杰出代表。岳阳楼自古以来就是军事战略要地,因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可以控制整个湖南、江西两省的交通要道。历史上,岳阳楼曾多次成为战争的重要地点。尤其是明朝末年,岳阳楼在名将李自成领导起义军攻打明朝时,曾被他们攻陷。后来清朝军队攻占岳阳楼,反攻入城。此时,清军拥有了极为重要的战略优势,岳阳楼也成为了九江之战的关键胜地。正是因为岳阳楼在这一场关键的战斗中胜利,才有了“决胜千里”的称号。而该词也逐渐成为湖南省的代表性及标志性语言。
湖南部分地区过年时天没亮就吃早饭,这一习俗的形成原因多样且具有一定地方特色:
1. **家庭团圆与归乡心切**:湖南湘西一带,由于交通不便时期人们回家过年往往需要长途跋涉,许多外出务工人员直到除夕深夜才能到家。家人为了等待团聚,会守夜并推迟年夜饭至凌晨,久而久之形成了在凌晨或天未亮时吃团圆饭的习惯。
2. **旧社会安全考量**:历史上,湖南地区因其地理环境易于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社会动荡不安,土匪活动也相对频繁。为了避免危险,人们选择在天亮后较为安全的时候进行重要活动,包括吃年夜饭,从而逐渐演变为早晨吃年饭的习俗。
3. **新年开始的象征**:随着时代变迁,虽然安全因素可能不再那么突出,但保留下来的习俗寓意了吃完年饭天刚亮即能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有开好头、吉祥如意的象征意义。
4. **传统农耕文化影响**:在一些农村地区,老一辈传承下来的习俗中,天未亮就开始忙碌准备新年事务,母亲等长辈辛苦熬夜准备饭菜,希望全家能够在新的一年的第一时间共同享用团圆饭,体现了对家庭和谐和勤劳传统的重视。
综上所述,湖南部分地方天没亮就吃早饭(即“年夜饭”)的传统习俗是历史背景、地域特点、亲情维系以及对新一年美好祝愿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